2024年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判决书还原真相,涉案储户、银行回应来了

日前,“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各方争议焦点之一在于,被告梁某行为究竟是盗窃还是职务侵占。此外,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在本案件中是否存在管理过失。
3月18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获取案件的一审判决书,并采访了涉案储户、银行有关人士和法律界人士。
据了解,通过虚构存单等方式,梁某等人窃取28人存单款共计2.53亿元,在案发前已返还部分款项。该案件已于3月8日进行二审,各方正在等待法院判决。
涉案储户发声
一名涉案储户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于案件进展有以下几点疑问:一是大额定期存单部分,一审判决过程中并没有核查支取流程。二是巨额资金流向没有查明。三是2018年12月7日,300万元的假存单一事暴露之后,工行也没有进行内部调查。2018年12月12日,梁某依然作案,且长达半年之久。四是此案件爆发并不是由于工行内部自查,而是由于梁某同伙时某自首。
该储户称,工行某支行多次发生同一代理人代理支取他人名下大额存单的情况后未进行有效识别,未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防控风险。
涉案银行回应
工行广西分行相关人士认为,在取款业务办理过程中,时某递交了真实的存单、储户的身份证原件及其作为代理人身份证、输入正确的密码,银行没理由不给取款。
“这个案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储户贪图梁某承诺的每个月高息,对梁某过度信任,丧失警惕性,没尽到注意义务,从而引发了问题。如果时某没有真存单、没有密码、没有储户的身份证,绝对取不出钱。如果受害者认为银行有责任,完全可以对银行提起诉讼。”该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工商银行作为负责任的国有大行,始终秉承不逃避、不推卸、会负责的态度积极回应涉案客户的诉求,一定会在法律框架内承担应有责任,并将依法合规对后续事项进行处理。同时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障客户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据了解,此前当地银保监局针对此事已经对工行广西分行进行了现场检查,认为银行方存在场所和人员管理的过失,并给予相应处罚。
工商银行南宁分行3月18日凌晨回应称,目前司法认定梁某属个人犯罪行为,不属于职务侵占行为;同时,受害人受非法高息引诱,通过非正规程序操作,导致资金损失。我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将依法合规处理此事,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银行招聘考试资料!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